2月28日下午,记者跟随市港航管理处工作人员乘坐海事艇行驶在长山河中,只见两岸码头密布,吊机挥舞臂膀为沿岸停靠的船舶辛劳卸货,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后的水运正快速恢复,迸发着一股蓬勃朝气。
“这段时间的滞港物资基本清光了,这是最后一艘滞港船舶。”在长山河公用码头,硖石港航管理检查站站长濮潇斐指着正在卸货的苏淮货4960船舶向记者介绍。该船舶已经滞港一个月了,装载的工业盐经过码头工作人员卸货后,将由货车运输到全市多家企业,为生产助力。
据了解,临港沿河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近段时间,随着疫情防控形势逐渐平稳,我市水运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已经恢复正常运转,为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创造条件。
在该航段,中粮(海宁)面业的自备码头也正忙碌着。“1月26日到2月28日,有40艘左右的船舶来到该码头,这些船舶在企业未复工前一直属于滞港船舶,由我们统一管控。” 濮潇斐回忆,这一个月内,他们对所有滞港船舶一视同仁,一边指导企业制定复工复产和码头防疫管控方案,一边在企业复工前和复工中,让未作业船舶停靠锚泊区,形成物理隔离,同时还要解决船舶人员的生活需求。
目前,通过对港区进行整体调度,所有码头前期滞港船舶即将完成清运,新到港船舶也在各个码头有序装卸。
长山河众多码头紧锣密鼓作业是全市水运恢复正常运转的一个缩影。“目前全市31座码头复工率达到100%,在港的200来艘船舶大概有80%以上已经正常航行。”当天,市港航管理处副处长顾建锋介绍,与去年水运行业港口货物吞吐量1500万吨相比,预计今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还会保持平稳增长。
经济沿水而兴。港航管理部门多方合力“通”航道之下,众多物资经水运进入海宁各个角落,海宁各企业也从码头驶出了一条条货船,通往五湖四海。2月25日,装载有万凯新材料有限公司620吨聚酯切片的鼎达集97货船就从尖山码头驶出,这是全市港区自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以来首艘出港的集装箱船舶。
自新冠肺炎疫情在我省启动一级响应以来,全市通过水路装运民生物资共计43114吨,其中粮食26503吨,煤炭17061吨。“接下来,我们将采取更加周到的措施,确保全市水运企业正常生产。” 顾建锋表示,港航部门将在确保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两手都硬”的同时,进一步畅通重点民生物资的水运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