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海宁市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治文化需求为导向,立足法治乡村建设,进一步发挥法治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积极作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在基层的实践落地。日前,司法部、民政部公布了第八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名单,周王庙镇博儒桥村名列其中。截至目前,海宁市共累计培育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5个、省级46个、嘉兴市级128个,获评数居嘉兴首位。
一是党建引领,推进民主法治全覆盖。制定民主法治村创建培育计划,在全省率先创新开展法治型党组织建设。面向全市公安、法院、司法及检察院选取政治强、业务优的党员“三官一师”下派兼任法治副书记,加强法治副书记对创建工作的指导,并纳入村(社区)目标责任制考核。积极推动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与文明村、善治村、五无村等建设工作相融合。完善法治副书记参与基层党组织领导的村级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的机制保障,真正把农村治理纳入法治化轨道,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法善治新生态。截至目前,共有149名“三官一师”分别以“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形式担任全市229个村(社区)的法治副书记,实现村(社区)法治副书记全覆盖。
二是厚植文化,打造法治乡村风景带。将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纳入镇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使抽象的“法治文化”转变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阵地。实施“上提下延”阵地工程,按照“一带一路、一镇一品、一村一园、一组一点”布局,全面推进市、镇、村、组四级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依托美丽乡村建设与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工作,结合地方名人故居、人文景观融合共建,持续打造乡村法治文化示范带。如目前袁花镇已建成两条法治乡村风景线,一条串联镇东村、夹山村、长啸村和梨园村,另一条串联双丰村和新袁村,成功串联起这几个村的法治公园、长廊、院坝等农村法治文化阵地,搭建起具有地方特色的法治文化游学点。又如周王庙镇博儒桥村,通过新建民心学院、打造“法治+研学旅游”,促进乡村旅游多元化。去年共接待游客1.23万人次,业态创收53万元。为法治乡村建设厚植沃土,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三是优化服务,实现依法治村更高效。推动合法性审查工作向村(社区)延伸,组织村(社区)法律顾问对村规民约进行全面“法律体检”,围绕中心工作及现实需求增加移风易俗、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等方面条款,使其真正成为群众自我约束、自我警示、自我修身的镜子。以村(社区)法律顾问制度为依托,推行村(社区)法律服务“免费咨询日”工作,每月开展法治宣传活动;按需为基层群众提供法治引导、法律解答、纠纷调解等“精准”服务,让法治工作者成为社会管理的重要力量之一。今年以来,组织开展村级法治宣传活动93场次,提供法律咨询1700余人次,为村集体经营等提供法律服务120余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