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开发区新闻 > 图片新闻
我市四举措推进稻渔综合种养显成效
发布时间:2019-11-11    来源:中国海宁

  近年来,我市以“稳粮增效”为前提,以“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为原则,结合我省新型农作制度创新、“百千万”稻田养鱼稳粮增收工程、农业供给侧改革等工作实施,大力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模式,助力我市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目前,我市已累计推广稻渔综合种养面积3500亩,年均可增产水产品600吨、增效1100万元。我市先后作为2017年全国稻田综合种养现场观摩交流会、2018年全省稻田综合种养培训班和2019年全省稻渔综合种养推进会的现场观摩点,这充分展示了我市稻渔综合种养发展成效。

我市四举措推进稻渔综合种养显成效

  (一)试点先行,高标准打造千亩示范基地。我市于2017年试验示范稻田+小龙虾技术模式,一期面积180亩、二期面积540亩,至2018年底完成整体改造,建成我市首个千亩稻田养小龙虾示范基地,总面积1033亩。基地采用水稻-小龙虾“369”共作模式,率先引进全喂入式收割打捆一体机,采用绿色防控技术,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2019年基地实现亩产小龙虾成虾110公斤、虾苗42公斤(有效缓解苗种缺口,辐射带动周边养殖3000多亩),小龙虾产值4598元/亩,水稻稻谷亩产661.51公斤(净面积708.23公斤,环沟占比6.61%),稻谷和大米产值2329元/亩(部分按品牌大米销售),亩均产值6927元、利润3577元。通过生态种养及绿色防控,年均可减施化肥40公斤/亩、农药80克/亩,肥药减量50%以上,亩均肥药节本300元。该模式入选浙江省“绿色发展好模式”。

  (二)加大扶持力度,助推多模式协同发展。我市坚持以“稳粮增效”为前提,以“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为原则,积极探索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模式,形成了以稻-小龙虾为主,稻-鳖、稻-鱼、稻-青虾等多种模式协同发展的新格局。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三走三送三增”等活动开展,局领导多次带队下基层走访调研,对34户种粮大户发放调查问卷,研究分析我市稻渔综合种养发展之路。出台《关于推进海宁市稻渔综合种养试点建设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田块环沟开挖面积不超过10%的红线”,要求至2020年底,各镇(街道)建成稻渔综合种养试点1至2个。在政策扶持方面,完善落实种粮补贴,积极组织主体争取各级财政资金支持,先后实施省级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1个、浙江省水产养殖节能减排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项目2个、海宁市级专家团队项目1个、“三新”项目1个。

  (三)“产学研推用”结合,聚力推动产业发展。与省农科院、浙江大学等科研院校对接,积极推进院(校)企合作,为稻田为新技术创新和熟化应用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结合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开展,农作、水产、植保土肥、农机、农能等技术单位联合组建专家团队,开展联合技术指导与服务。专家团队组织申报海宁市重点科技项目1项,编写制定海宁市稻渔综合种养地方标准,发表相关技术论文6篇。连续4年对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开展水质监测工作,累计检测水样140多个,试验筛选适宜水稻品种8个。

  (四)加强总结宣传,营造稻渔产业发展新氛围。通过电台、报纸、新媒体等平台,对我市稻渔综合种养进行宣传报道,《稻田绿色高效综合种养技术模式初探》列入2018年度海宁市科协重点课题调研项目。组织稻渔综合种养主体参加海宁市2019年农博会,加强农产品营销。2018年以来,我市先后接待来自全省各地的考察交流20多次,通过相互交流学习,有效促进了稻渔综合种养理念的推广和种养技术水平的提升。组织开展培训班4期、现场观摩会3次、赴外省考察1次,总培训人数600多人次。

上一条:一杯姜茶,温暖一线防疫人员的心
下一条:重磅!全球照明巨头昕诺飞入驻海宁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4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