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外来人口“大气”,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的元气,也是为防控疫情培养“正气”。有了人流,才会有物流、现金流、信息流。人动不起来,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也只能低速运行。没有经济发展,我们就没有防控疫情、以正驱邪的人力物力。
最近,在金庸大侠的故乡浙江海宁市,一段手机录音在网络热传。它是海宁市委书记朱建军11日凌晨2点录下的。一些“新海宁人”回来后进不了社区、村庄,而又回不去的现象,促使他发表了这段7分43分的感言(全文见文尾)。他提到了“新海宁人”的贡献,建议要以海宁人的大气、包容、胸怀,在艰难的时候让“新海宁人”回家,共建美好家园。
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当前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权威专家反复告诫公众慎言“拐点”。各地都采取了总体来说非常必要的隔离防控措施。大家也放缓乃至停下脚步,不让病毒搭上社会前进的便车,以暂时的不便换来最终的胜利。
不过,战“疫”的最终胜利,不仅是一个个多日连续为零的疫情统计指标,更应是社会生活生产步入正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北京调研指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所强调的,要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在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同时,统筹做好“六稳”工作。
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人是第一要素。马克思主义认为,无论是社会物质财富,还是社会精神财富,其创造者只有一个,那就是人。有了人流,才会有物流、现金流、信息流。人动不起来,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也只能低速运行。没有经济发展,我们就没有防控疫情、以正驱邪的人力物力。
当前的防控疫情工作,迎来了一个关键节点:复工复产。如何面对外来流动人口返程?我们应该看到,经过40多年的高速发展,我们已成为人口高度流动的社会。因此,对待外来人口的大气,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的元气,也是为防控疫情培养“正气”。否则,就如农谚所云:“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但在前段时间,个别地方推出的防控举措,对外来人口出现了“一刀切”的情况。例如,一些地方在春节期间“谈鄂色变”;又如,湖北货车司机肖师傅遭遇的“高速冏途”;还如,一段黑色喜剧般的网络视频——私家车在两省交界处进退维谷。
被迫在高速路“流浪”的湖北货车司机肖师傅的朋友圈。
对于网络上的批评,很多人未必能接受,甚至会有点“你来管管看”的委屈。但是,“人”字的结构是相互支撑,你善待别人,别人才能善待自己。如果对比一些地方对返城人员的隔离要求,我们就会发现,甲地严防乙地,而又被丙地所严防,犹如“石头、剪刀、布”,难免出现“囚徒困境”。
“歧视链”是会不断延伸的,个别地方已经出现居民拒绝医护人员回家休息的情况。反过来说,如果去研究那些瞒报自身情况而影响疫情防控、涉嫌违法的案例,当事人恐怕还是本地人占比多一些。而另一方面看,“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在一些地方的卡口,现在也不时有后备厢藏人被抓个现形。违规闯卡的人多了,难免百密一疏,对于防控并非有利。
进一步讨论这个问题,我们不妨穿越回2200多年前,去问一下荀子。听到这个问题,荀子或许先反问你一个问题:人没有牛力气大,没有马跑得快,凭什么能够鞭牛骑马?如果你回答不出,他有他的答案:“人能群,彼不能群也”。
“群”,是人类的本能,也是最终让人成为“万物之灵长”的优势。君不见,非洲大草原上,三个马赛人拿起简单的武器,就能从狮群口中夺食。“一个好汉三个帮”“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人扎堆在一起,就能相互帮助,琢磨研究一些事情。像“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这一治疗传染病的要诀,也是大家伙慢慢琢磨出来的。
集体思考所形成的智慧,社会发展所取得的经验,决不会也不应该导出让公众离心离德、视同秦越的结果。从“人猿相揖别”的年代算起,人类已经历过无数场烈性流行病的侵袭。虽说细菌和病毒也喜欢感染对象扎堆,可也没见它们把人类喜欢群居的基因给淘汰掉。虽然说疫易随人走,但是防控疫情归根结底是为人防疫,而非为疫防人。两者的区别,就在于对防控乃至战胜疫情有没有信心。
对待外来人口要有大气,但在当前的背景下,大气不等于大门洞开。依法防控和科学防控仍然不能放松。
一方面,我们要把责任落实到企业、社区乃至于每一个人,对于瞒报个人情况者要依法追究责任,并加强宣传;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准确判断人流走向,既为基层核实情况提供方便的工具,也为政府部门复工复产提供决策依据。在这方面,我们还要充分考虑好外来人口需要的隔离周期和他们在隔离期间的生活成本,让他们能在本地安居闭关,而不会急于破壁而出。
记者注意到,为了引导企业有序复工、人员有序返城,一些地方也出台了细化政策。像浙江省义乌市最近就规定,由政府承担吃住费用,拿出全市4万张床位,供经批准的企业和单位接纳返工返岗需隔离人员(含市场经营户)使用。而杭州市则推出了绿黄红三色二维码“杭州健康码”,供市民和拟入杭人员申报领取。
南雁北飞,皆应得乐土,身安乐处,方有心安乐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