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年,海宁港区完成货物吞吐量1500万吨,较去年同期的1085万吨,增长38.2%,与2015年码头整治时期相比更是翻了一番,打造“全省水运转型升级试点县”、打造“全省美丽航区样板县”、打造“互联网+水运创新县”三个打造取得阶段性成果,海宁水运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不断迈进。
“在所有的进出港货物当中,矿物性建筑材料所占比重最高,占总的吞吐量的73.6%,数量达到1110万吨,同比增长40%,增幅最大的是钢材,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39%。”海宁市港航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到,2019年,海宁市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港区公用码头建设稳步推进,带动了海宁港区货物吞吐量的持续上升。截止目前,我市已建成城东作业区、尖山作业区2个作业区;建成丁桥码头、南漾码头、长陆码头、斜桥码头、上运综合码头等5个公用码头;盐官公用码头正在建设当中;海昌作业区、星光作业区、袁花公用码头、五丰码头正在进行设计等前期工作。
与此同时,全长16.48公里的海宁首条高等级航道杭平申线,已通过交工验收;“两横两纵一连”骨干航道网中重要一纵的京杭运河二通道海宁段首座桥梁世纪大道桥已经开工,累计完成投资9.46亿元;海宁历史上航道养护投资最大的项目,硖尖线养护提升工程,累计将获得上级补助资金5600万元。随着航道条件的改善,沿河产业也蓬勃发展,目前航区已构建起了“一环、三带、三区、多特色”的沿河产业总体布局,逐步形成了以粮食产业为主的长山河产业带,以新能源产业为主的硖尖线产业带、以煤炭、建材等大宗物资为主的杭海线产业带,水运经济正成为海宁的一张“金名片”。
据港航部门预计,2020年度,随着海宁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稳步推进,海宁港区的矿建材料等需求量也将稳定增加。同时,随着我市两横两纵一连的骨干航道网(杭海线、杭平申线、硖尖线、京杭运河二通道、辛江塘)的搭建,五区十四码头的逐步推进建设,海宁港区货物吞吐量将持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