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海宁开放创新的步伐格外铿锵有力——前不久闭幕的第四届海商大会上,40个重大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项目总投资386亿元引领海宁“新起航”。
回望新中国成立初期,海宁经济发展基础较为薄弱,传统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比较大,大部分海宁人从事的都是农业和手工业劳动,到197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仅为2.69亿元。
改革开放一声春雷响,全市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海宁GDP在1987年突破10亿元,2000年突破100亿元,2011年超500亿元,2018年达到948.73亿元,即将迈向千亿大关,占嘉兴全市比重达到19.5%。
如果说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那么40多年来,海宁人民顺应时代潮流,争当改革开放弄潮儿,走过了一条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探索之路,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令人瞩目。
从产业结构来看,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1978年,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为48.7%;进入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工业经济为主体的第二产业蓬勃发展;到2000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6.3%,比1978年提高21.9个百分点。21世纪以来,服务业加快发展,到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突破40%,达到42.1%,之后占比一直保持40%以上,2018年为41.4%。
从零基础到大跨步,再到奋进高质量发展,海宁的开放型经济蓬勃发展,外贸出口保持全省前十,是国家级外贸基地、省级跨境电商试点。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外商投资企业规上工业产值占到全市1/5以上,今年本土企业境外投资超1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海宁是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县级城市”第6位,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第22位。
70年来,海宁经济量质齐飞,劈波斩浪,稳健前行;70年沧桑巨变,海宁经济实力跃升,发展活力贯穿社会方方面面;70年经济发展创造的成绩生动诠释了“猛进如潮”的海宁精神。
数据统计显示,2018年,海宁市常住人口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15万元,按平均汇率计算为16846美元,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公布的2018年人均GDP排名,海宁超过49位的塞舌尔(16472美元)。2018年,全市户籍人口人均GDP达到13.67万元,是1978年的288倍,年均增长11.3%。
全国文明城市、全国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县(市)、国家卫生城市……70年的发展成就,奠定了海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杆市的基石;70年的奋斗历程,海宁人积累了全局谋划、全域提升、全面发展丰富的实践经验;70年的艰辛探索,海宁人开辟了一条融入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发展道路。
70年来,海宁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砥砺前行,奋勇争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