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争创”为契机,构建公益普惠、城乡均衡、内涵提升的现代学前教育体系,以满足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多样、优质需求。
省专家督导评估
海宁“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情况
11月下旬,浙江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督导评估专家组对我市“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进行实地督导评估。市长许红莲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评估活动。
省督导评估组听取了专题汇报,并严格按照教育部《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办法》查阅台账、问询部门,从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政府保障情况、幼儿园保育保教质量保障三个层面,对38项评估标准进行了核查。在为期两天的督导中,评估组随机抽取19所不同类别的幼儿园,就指标体系和相关印证资料进行了全面实地核实,深入了解我市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创建工作开展情况。
反馈会上,省级督导评估组充分肯定了我市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创建工作,在经费保障、办园条件、教师队伍、保教质量、课程改革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成效,形成了学前教育海宁品牌,并提出了巩固提升的建议与意见,早谋划、早安排、早启动,扎实做好国家级评估准备工作。
“四个坚持”推动普及普惠水平稳步提升
一直以来,我市长效落实“四个坚持”,坚持政府主导,坚持公益普惠,坚持优质均衡,坚持质量办园,普及普惠水平稳步提升。
坚持政府主导
今年9月,斜桥镇中心幼儿园全新启用,建设工程按照“钱江杯”标准,教育质量按省一级幼儿园标准进行打造。园区总投资约6600万元,设置21个班级,可容纳630名适龄儿童。
斜桥镇中心幼儿园的全新亮相是我市教育局对于学前教育统筹规划布局、优化资源配置的一个缩影。依据《海宁市教育布局规划(2020-2035)》,市教育局科学预测入园需求和供需缺口,不断调整规划,及时在城北、杭海新区等资源紧张区域增加幼儿园布点。
此外,市教育局根据《2018-2022年农村薄弱幼儿园改造提升工作实施方案》,改善全市薄弱幼儿园办园条件,截至2022年,共启动补短工程项目17个,总投资约33119万元。值得一提的是,优先审批项目、优先安排经费让这些学前教育项目的实施跑出了加速度。
坚持公益普惠
2010年,国家启动“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从那以后,我市坚持幼儿园公办和普惠方向,新建幼儿园以公办为主,现有民办园因地制宜鼓励转公。2010年以来,6所民办园转为公办园。目前全市89所幼儿园中公办园74所,公办园比例达83.15%,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4.94%。
同时,市教育局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举办普惠性幼儿园,现有的15所民办幼儿园中5所为普惠性民办园,按公办园同等标准收费,确保群众享受公办园同等待遇。
坚持优质均衡
2010年首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开始之际,我市共有一级园4所,二级园12所。截至2022年,这个数字增加到一级园23所、二级园44所,优质幼儿园儿童覆盖率达81.69%。23所一级园中,有11所是镇(街)中心幼儿园,有效满足了城、乡居民对学前教育均衡优质的需求,社会满意度率达95.79%。
为了促进学前教育更加公平便民,2018年,我市启动幼儿园“招生服务区”工作,出台《海宁市幼儿园“招生服务区”实施意见》,以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为主体,根据生源和学位情况,以社区、村为服务单位划分招生服务区,幼儿园以组团方式提供服务,通过浙江政务服务网实施线上招生,确保每个符合条件的适龄户籍儿童均有一个相对就近的公益普惠性学位,全面实现就近入园。
坚持质量办园
提高办园质量,是实现学前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关键。2020年12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在全国学前教育阶段推广“安吉游戏”,海宁入围国家级“安吉游戏”推广实验区。此后,我市以海宁市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实验幼儿园、海宁市机关幼儿园、马桥街道中心幼儿园3个国家级“安吉游戏”推广试点园为龙头,确立了3个共同体、2个镇(街道)推进区域、22所试点园,构建市、共同体、区域、园四维推进体系,为幼儿游戏创设丰富的环境,推动幼儿高质量的学习与探究。
同时,我市全面推进幼儿园课程园本化建设,打造具有海宁特色的课程品牌,教师游戏案例入选教育部、浙江省游戏案例征集。
推进办园模式改革也是提高办园质量的有力抓手。我市创新推进“名园+新园”的幼儿园培育模式——名园以教育集团的形式培育新建公办园和小区配套园,从而发挥名园名师的引领辐射作用。2005年以来,我市还坚持每年一轮的“姐妹园结对子”活动,重点加强对薄弱园、民办园的结对帮扶;开展“城乡牵手”活动,城市一级园与农村二级园结成若干个共同体,进一步提高农村优质园覆盖面,使农村幼儿园办园水平得到整体提升。
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目前,海宁市共有幼儿园89所,其中公办园74所、民办园15所(普惠性民办园5所),基本形成“政府主导、公办为主、公民并举”的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