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海宁)国际合作教育样板是《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发〔2019〕21号)明确的重点任务。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印发《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海宁)、昆山杜克大学国际合作教育样板区建设方案》(以下简称《建设方案》)。
根据《建设方案》,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海宁)国际合作教育样板区是以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海宁)为主体,联动浙江省海宁市全域,通过扩大国际合作办学规模,创建新型科创平台,培育协同产业创新生态,推进海宁城市转型发展,为非独立法人类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及所在地集聚世界一流人才科教资源、促进科教产高水平联动发展、带动校城融合国际化转型树立标杆。
建设目标
到2025年,国际合作教育样板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世界一流科教资源明显集聚,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建立,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平台初步形成,教育开放合作带动区域发展取得实效。
到2035年,国际合作教育样板区全面建成。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海宁)成为国际教育求学知名目的地,带动所在地发展成效凸显,在教育开放合作促进区域发展方面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标志性成果和可复制可推广经验,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发挥带动作用并提供有力支撑。
任务举措
扩大国际优质科教供给
加快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谋划和落地,大力引育世界一流学科、优秀师资和顶尖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在地国际化”卓越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探索国际化培养项目学费自主定价权,推进本科、硕士、博士贯通培养。
支持浙江大学在学位授予权审核框架内自主设置新型交叉学科学位点,不断扩大交叉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培养规模。扩大优质留学生培养规模,打造“留学中国”品牌。推动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海宁)建设引领全球的可持续大学校园。
创新构建高能级科创枢纽
研究规划以“一校”(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海宁))“一城”(海宁鹃湖国际科技城)“一廊”(杭海城际科创走廊)为主体的杭州湾北翼科创枢纽,支持鹃湖国际科技城建设国家级绿色生态城。
优先布局国际联合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推进浙江大学国际医学中心建设,支持开展药品、医疗器械及技术研究。
加快建设海宁鹃湖科技城电子信息产业园、生命健康产业园,打造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海宁)科研示范基地。支持海宁市与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海宁)共建长三角未来技术研究院、浙江大学国际科技园。
推进科教产联动发展
支持海宁创建国际化科教产融合发展示范县。成立科教产融合联盟,构建一批世界一流高校参与的科教产融合基地。推进海宁鹃湖国际科技城联动海宁经济开发区打造国际化高新技术园区,重点培育泛半导、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集群。创办“世界名校科教产联动发展峰会”,加强国际经验交流借鉴推广。
建设校城融合国际化城市
以大学国际化推动海宁城市国际化,规划具有国际化学院风的城市活力街区,建设具有文化和旅游特色的国际商务新地标,打造长三角国际化品质潮城。鼓励将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衍生的众多科教产业设施融入海宁城市建设,探索以校促城建设新模式。规划建设外国人来华宜居宜业的完整社区,支持海宁建设高水平综合性国际医院,开办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加快建设鹃湖新青年中心,打造鹃湖科创湖区最优人才生态。搭建“志摩会客厅”等合作平台,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国际人文交流基地。
保障措施
项目建设方面
国际合作教育样板区内符合条件的项目优先列入重大项目库,加强用地用能资金等要素保障。统筹空间设施共享利用,探索混合用地管理机制,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能。支持社会资本以市场化方式设立创业创新基金,促进科教成果转化转移和产业发展。打造“云上国际合作教育样板区”,强化信息技术支撑。
人才支持方面
优化留学签证程序,为外籍高层次人才及亲属来华提供办理签证、停居留、永久居留等便利,允许经认定的境外高层次人才创办科技型企业。地方财政可依法合规对引进高层次人才给予必要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