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市便开始探索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建设。近年来,海宁市教育局强化“中心+站点”阵地建设,打造“专业+志愿”服务团队,丰富“课内+课外”活动内容,推进“学校+部门”资源共享,升级“校园+家庭”教育合力,着力下好五步棋,构建起我市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1月17日中午,在海宁鹃湖学校心理健康中心,十多位六年级学生正在上期末心理调适课。在期末测试来临之前,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小团体辅导、主题班会、心理训练等多种形式纾解心理压力,提升心理适应能力。
六年级学生王霄告诉记者,考前自己有些紧张,担心考不好。“唐老师教了我们自己放松自己的心情,用蝴蝶拍放松自己的心情缓解压力,所以我就感觉,吸完气之后真的放轻松了。”
事实上,不仅仅是校园内的心理辅导站,在海宁市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指导中心,也迎来了一波接一波的家长和学生的咨询,目前已接待服务家庭330余次。
“它是去年3月正式启用的,包含接待区、教师办公室、个辅室、团辅室等10个功能区,我们还聘请了44位心灵成长导师,给有困惑的学生和家长提供全天候的预约式辅导、一案式的跟进辅导、系统化的家庭辅导、分享式的个案督导。”海宁市教育局副局长王云江介绍。
在日常工作中,老师们发现,由于亲子关系紧张、升学压力、网络成瘾等问题,给不少青少年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紧张和心理压力,从而导致厌学、焦虑抑郁情绪的高发。
海宁市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指导中心秘书长高力攀告诉记者,团队在前段时间对来访的家庭进行统计,孩子们往往出现四种现象,“排在第一位的是逃避学习,就是对学习他们没有能量;第二是人际关系不好,很多孩子没有朋友,跟爸爸妈妈关系也不好;第三是情绪波动,甚至严重的会有攻击性行为;最后是网络成瘾。”
这些行为发生的普遍原因是亲子关系较为紧张,孩子的情绪和精力无处安放。而且,很多亲子问题的产生,“果”在孩子,“因”则是在家长。
“我们发现,家庭教育的理念、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以及家长对于孩子的评价,直接影响着孩子自身的心理。所以对于亲子关系的处理,家长也需要学习。”高力攀说。
近年来,我市成立市级家长学校总校,全面启动家庭指导师培养、家庭教育课程开发、家庭教育研究等工作,现已培育30所海宁市级示范家长学校,评选40门海宁市家庭教育精品课程,并且全市现有省一级心理辅导站4个、省级心理健康教育示范点12个,嘉兴市级心理健康教育示范点3个。全市各中小学均已完成省级心理健康教育标准化创建工作。一座亲子沟通的“连心桥”正在缓缓建立起来。
家长王剑凤说,学校里开设的一些针对家长的正面管教课堂,自己都有去参加,并且学到了很多,“比如我女儿回来情绪比较不好,我会试着去忍耐自己的脾气,问问她今天发生什么事,通过这样的沟通交流,拥抱理解孩子的内心。”
王云江也表示,这样的辅导和提升效果十分显著,“有部分孩子通过我们中心的辅导,能够返回到课堂里,也能够在家庭里表现良好,跟原来相比有很大提升,家庭关系也更加融洽和睦。”
接下来,我市将持续推动家庭、学校、社区、医疗机构、志愿者团队等共同参与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纵深发展,凝心聚力,共促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此外,寒假期间,市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指导中心将于1月23日-1月29日、2月7日-2月12日期间开放,有需求的家长可拨打87012320进行咨询和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