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开发区新闻 > 文字新闻
海宁市深化“法治乡村”建设实现“尊法用法学法”工作全覆盖
发布时间:2021-05-20    来源:海宁市司法局

  近年来,海宁市紧扣乡村依法治理和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围绕强化法治思维、善用法律手段、丰富法治载体三大主线,不断发挥法治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基础性、保障性作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在基层的实践落地。截至目前,该市共累计培育 “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国家级5个、省级46个、嘉兴市级128个,省级、嘉兴级创建数量位列嘉兴前列,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数量居全省首位。

  一、尊法有行动,推进村级民主法治全覆盖

  一是抓牢“创建”牛鼻子。对照村级民主法治示范创建要求,大力推进“三类五步法”“五民主三公开”等制度规范在基层的实践,结合地方实际,创新推出如周王庙镇“众筹众管微治”模式及“微治十法”“微网格一百条”等。积极推进村级重大事项、重大合同合法性、村规民约等合法性审查工作,持续规范农村三资管理。不断深化村(社区)法律顾问机制,定期组织开展村务“法律体检”。在镇、村两级包括乡村振兴等各类示范创建中,明确将辖区村级民主法治及相关创建情况列入考量,确保村级民主法治建设有人抓、能落实。截至目前,全市除新成立、合并村(社区)外已全部通过海宁市级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验收。

  二是引配“法治副书记”。在全省率先启动并实现“三官一师”(法官、检察官、警察、律师)兼任村级法治副书记工作全覆盖,并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制度化明确法治副书记在参加党组织班子会议、组织生活会及其他党务活动、参与基层治理决策中与村(两委)班子成员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有力保障基层依法决策的能力水平。同时,组建二级网格法管家队伍、出台“潮城法管家”服务规范,不断推进法治副书记机制向网格、村组等场景延伸拓展。目前,全市三官一师149人实现村(社区)法治副书记全覆盖,基层法官家总数超千人。

  三是纠纷调解有“新军”。针对基层事多人少、村干部特别是调解(治保)干部身兼多职、难以有效兼顾的问题,在全市创新建成48个基层治理联动工作站暨联勤警务室(站),并统一配备1名专职人民调解员。按照平均1个基层治理工作站对应4-5个村(社区)的标准,由村(社区)兼职调解员(调解主任)开展矛盾防范排查,专职人民调解员主管矛盾调解,进一步增强基层矛盾的排查纠纷化解能力。

  二、用法有渠道,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全覆盖

  一是推动专业服务再下沉。以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为核心,持续完善村(社区)法律顾问服务民生、服务基层的机制做法。实行顾问律师入网格,开展村(社区)每月法治宣传、法律服务“免费咨询日”等活动,按需为基层群众提供法治引导、法律解答、纠纷调解等“精准”服务;在此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又创新市场主体法律顾问服务全覆盖平台,为村(社区)辖区企业、个体工商户提供免费法律服务。今年以来,共组织开展村级法治宣传活动113场次,提供法律咨询2300余人次,为村集体经营等提供法律服务190余件次。

  二是发掘内生力量有新招。鼓励“群众讲给群众听”,持续开展“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培育评选,按照“通法律、熟民情、能带头、有示范”的标准,先后在全市市民、重点在村(社区)干部、乡贤、退休干部、军人、教师中择优推评出224名法治带头人、342名法律明白人,并予以挂牌公示。积极发挥“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熟悉政策法规、有威望、信得过的特点,帮助和引导辖区其他群众正确、有效地把握法律关系、寻求法律帮助、依法处理涉法事务。

  三是打造智慧服务云平台。全面开展村(社区)“法律E站”建设,依托村(社区)现有广告机、智能屏等信息化设施设备,研究开发智能化公共法律服务功能模块,通过模块植入,在229个村(社区)全部实现服务连通,村民足不出村即可办理线上法律咨询、法律文书下载打印、法律援助申请等服务。开发微信端海宁市公共法律服务“云平台”,进一步实现法律服务远程办、掌上办、随时办。

  三、学法有平台,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全覆盖

  一是法治文化阵地进村进组。印发《关于高水平推进法治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将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纳入镇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推动将法治文化阵地建设重心向村级组级延伸,按照“一镇一品、一村一园、一组一点”布局,全面推进镇、村、组级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使抽象的“法治文化”转变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阵地。同时,探索“众筹众管”机制,以村民自愿捐资捐物、无偿借用土地等形式,不断深化法治文化阵地的共建共享。目前,全市共建成镇、村、组级法治文化阵地270余个,基本实现村级法治文化阵地全覆盖。

  二是法治文艺活动灵活多元。建立由文学文艺工作者、书画爱好者、民间艺人等传统文化艺术传承者组成的30多人的专(兼)职法治文化人才队伍,定向开展法治文艺作品创作。将法治文化元素融入本地各类游艺节展,如利用地方庙会“皇岗轧太平”、文化走亲等形式,每年开展法治文艺演出下乡超20场。每年举办民间法治美术作品、工艺品创作大赛并定期巡展,不断丰富基层法治文化呈现形式。

  三是法治文旅开发成效初显。坚持寓教于常、寓学于乐,结合青少年研学实践、市民乡村旅游等形式,积极推进法治文化建设与乡村人文、自然景观融合共建,打造乡村法治文化精品路线,不断探索社会化大普法。加快建设嘉兴级首批法治文化示范区“袁花镇法治公园”,有机融入周边金庸故居法治元素、新袁村法治文化阵地等自然人文景观,打造乡村法治文化示范带;在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博儒桥村,新建民心学院,打造“法治+研学旅游”模式。2020年年共接待游客1.23万人次,业态创收53万元,为法治乡村建设厚植沃土,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上一条:市公安局召开中国共产党海宁市公安局机关第三次代表大会
下一条:市城市国际化建设专班赴市交投集团开展城市国际化建设项目走访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4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