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历来重视技能人才培育,匠人辈出,涌现出了各类技能人才,他们敬业奉献、勇攀“质量高峰”,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5月19日,我市首届“海宁工匠日”将正式启动,举办的时间点,和海宁的一位工业巨匠有着莫大关联。
1906年的5月19日,沈鸿院士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他幼年丧父、家境贫寒,7岁入硖石镇“米业学堂”读书,13岁到上海做学徒。受“五四”运动影响,沈鸿萌生了学习科学、钻研技术、创业救国的思想,此后在沪创办五金厂,任厂长兼工程师。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带领7名工人和10台机床奔赴延安,任陕甘宁边区机器厂总工程师兼总设计师。期间,沈鸿克服种种困难,为子弹厂、迫击炮厂、枪厂、火药厂、造币厂以及前方修械厂设计制造出蒸汽锅炉、炼焦设备等设备,型号多达134种,数量约有400多台套。由于为抗战做出了特殊贡献,沈鸿三次被评为边区特等劳动模范,毛泽东主席亲笔为他题写了“无限忠诚”奖状,称其为“边区工业之父”。
去年7月,海宁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设立“海宁工匠日”的议案,自今年起,将沈鸿院士的生日——即每年的5月19日定为“海宁工匠日”。
“海宁工匠日”是嘉兴地区首个工匠日,意义非凡。它彰显了我市对技能人才和工匠的敬重,是推进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创新举措,也体现着海宁对工匠精神的尊崇,对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技术工人的渴求。
近年来,我市积极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持续推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截至目前,海宁市有从业者65.57万人,技能人才有22.55万人,而高技能人才占了近三分之一,多达7.2万人。此外,共有16家民办职业培训机构、12家公办培训机构、3家职业院校可开展社会化培训,4家社会培训评价组织,183家自主评价企业具有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资质,为技能人才的提升提供了畅通渠道。今年以来,我市已开展职业技能培训9983人次,位列嘉兴前三,新增技能人才4748人,其中高技能人才4053人,排嘉兴首位。
成果的背后,离不开政府的鼎力支持。我市先后出台《关于支持乡村人才振兴的实施意见》、《海宁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关于实施新时代海宁工匠培育工程的意见》(海委办发〔2023〕9号)等政策,从人才培养、资金投入、师资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自2021年至今,共投入资金5100多万元用于技能人才的培训。
在工匠培育工程中,积极推荐优秀技能人才参加浙江工匠和嘉兴工匠系列选拔,目前已培育浙江杰出工匠3名、浙江工匠10名、浙江青年工匠39名,嘉兴各级工匠200多名,575名左右以海宁首席工匠为代表的新时代海宁工匠也即将出炉,工匠遍及各行各业,从事生产制造业的工匠最多。同时,一批技能大师工作室纷纷涌现,目前我市已有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嘉兴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0余个,已建成海宁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9个。